📢 Gate广场 #创作者活动第一期# 火热开启,助力 PUMP 公募上线!
Solana 爆火项目 Pump.Fun($PUMP)现已登陆 Gate 平台开启公开发售!
参与 Gate广场创作者活动,释放内容力量,赢取奖励!
📅 活动时间:7月11日 18:00 - 7月15日 22:00(UTC+8)
🎁 活动总奖池:$500 USDT 等值代币奖励
✅ 活动一:创作广场贴文,赢取优质内容奖励
📅 活动时间:2025年7月12日 22:00 - 7月15日 22:00(UTC+8)
📌 参与方式:在 Gate 广场发布与 PUMP 项目相关的原创贴文
内容不少于 100 字
必须带上话题标签: #创作者活动第一期# #PumpFun#
🏆 奖励设置:
一等奖(1名):$100
二等奖(2名):$50
三等奖(10名):$10
📋 评选维度:Gate平台相关性、内容质量、互动量(点赞+评论)等综合指标;参与认购的截图的截图、经验分享优先;
✅ 活动二:发推同步传播,赢传播力奖励
📌 参与方式:在 X(推特)上发布与 PUMP 项目相关内容
内容不少于 100 字
使用标签: #PumpFun # Gate
发布后填写登记表登记回链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6874
🏆 奖励设置:传播影响力前 10 名用户,瓜分 $2
Web3发展路径与互联网周期的平行对比
Web3发展路径与互联网周期的平行镜像
有观点认为加密货币是庞氏骗局,也有人认为Web3是革命性的技术创新。对此,我们不妨先回顾一个朴素的事实:商业的底层逻辑从未改变。无论是Web2还是Web3,繁荣背后遵循的都是相似的发展路径,只是这一次叙事包裹在协议中,资本隐藏在代码里。
回顾过去十年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概念驱动、融资领先于用户增长;补贴拉动流量、资本推动增长;随后进入裁员、提高效率、追求盈利的阶段;最后是平台转型和技术重构。如今的Web3正在经历类似的发展轨迹。
过去一年,项目方之间的竞争演变成了一场利用代币发行和空投来争夺用户的擂台赛。没有人想落后,但也没人知道这场"换用户"的竞赛还能持续多久。让我们沿着历史的脚步,来看看Web3是如何走到今天,又可能走向何方。
互联网行业发展阶段回顾:从烧钱扩张到产业生态
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这是一个由"名词"定义趋势的年代。"互联网+"成为万能钥匙,只要套上这三个字就能吸引热钱和关注。创业者首先找赛道、造概念、写商业计划书,而不是急于做产品。投资人追逐的是能否讲出一个"足够新、够大、好想象"的故事,而非收入曲线。
这一阶段的核心逻辑是用资本换规模、用价格换习惯、用亏损换入口。谁能多烧一轮融资,谁就有资格继续扩张。补贴大战愈演愈烈,低价几乎成为标配。这不是比拼谁的产品更好,而是谁更能烧钱、谁更快"圈地"。
随着移动互联网用户增速放缓,流量红利逐渐消退,获客成本持续上升。一批真正跑出来的项目显现出来,它们的共同特征是通过真实刚需场景与系统能力,完成了商业模式的闭环搭建。增长不再是唯一目标,能否把增长转化为结构性的留存与价值沉淀,成为决定项目生死的关键。
平台间的竞争不再是用户争夺战,而是生态能力的比拼。真正的护城河在于系统内循环是否高效、稳定、自洽。新变量若想突围,只能寻找结构边缘的缝隙与技术断点。
Web3当前阶段:互联网演化逻辑的"平行镜像"
Web3的发展路径与Web2惊人地相似,可以粗略划分为四个阶段:
智能合约的出现让"发币"成为所有开发者都能调用的基础能力。只要有一份白皮书、一个代币模型和一段智能合约,项目就能迅速完成从"想法"到"融资"的闭环。
Uniswap的空投开启了行业的"空投时代"。项目方发现,发币可以换来忠诚度、流量,甚至营造出社区幻觉。大量项目陷入了"激励驱动而非价值驱动"的增长幻觉中。
项目方开始回归本质,关注使用场景、用户需求和产品结构。那些围绕真实场景进行构建的项目,正通过垂直场景的正向循环能力逐步生根发芽。
真正可以正向循环的商业场景成为项目获得产业发言权的入场券。行业从项目试验转向结构沉淀,开始比拼系统的完整度。
在后区块链时代,AI驱动的新周期正在到来。未来可能出现像字节跳动那样的项目,凭借AI在正确的切口下迅速跑通结构,完成产业上的突破与自我闭环。
Web3的真正潜力,在于重构使用路径、降低协作门槛,并催生出一批真正能跑得动的产品与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