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Web3新政:全球监管趋严下的东西方博弈

香港Web3监管的新篇章:合规与创新的平衡

在5月31日,香港虚拟资产交易平台清退政策正式实施,非合规交易所将停止运营。随着截止日期临近,约一半的VATP申请者选择退出,引发了市场的广泛讨论。一些悲观的声音认为这标志着香港作为金融中心的衰落,甚至宣称香港的Web3时代刚开始就结束了。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监管机构应该如何应对Web3的挑战?

实际上,香港作为连接东西方的Web3桥梁,其战略地位才刚刚显现。

Web3的下一个十年:全面合规化

从全球视角来看,香港当前的监管态度并非孤例。纵观世界主要的Web3金融市场,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趋势。

日本作为Web3监管的先行者,早在2014年Mt.Gox事件后就开始了监管进程,并在2017年引入了数字货币交易所牌照制度。时至今日,日本已有23家获得批准的数字货币交易所,其中大部分是本土企业。日本的监管要求与香港有相似之处,如资产分离和冷钱包使用等规定,这些措施在FTX危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新加坡和美国则是在2022年三箭资本和FTX事件后加强了监管力度。虽然美国没有正式的"合规"交易所,但上市公司Coinbase在监管合规方面表现较好,近期业绩显著增长。同时,其他离岸交易所如某些平台在FTX事件后面临更多监管挑战。

这些案例表明,监管正在向更专业、更精细的方向发展。虽然日本和新加坡在监管初期也曾被质疑过于严格,但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这两地的Web3生态正变得越来越活跃。

美国最近发布的FIT21(21世纪金融创新与技术法案)监管框架,提出了数字资产(包括DeFi和NFT)的定义,以及区分商品和证券的标准,这可能对加密货币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紧随其后,东南亚、迪拜、印度、伊朗等地也计划在未来几年推出Web3监管政策。甚至一些此前在加密货币领域不太活跃的国家,如欧洲部分国家和尼日利亚,也开始参与到这轮监管浪潮中。

全球监管机构都不愿错过Web3的机遇。无论起点如何,各司法管辖区最终都将走向精准监管。从持牌交易所的数量来看,各地本土企业占据主导地位,离岸交易所的比例通常不超过30%。

这不仅是监管的挑战,更是离岸交易所面临的难题。在监管宽松时期,离岸交易所曾服务近2亿用户。但这个时代已经过去。除了某些愿意支付高额罚款以求合规的大型交易所外,其他如某些平台在此次撤回申请的交易所中,有些已在新加坡、迪拜等地获得牌照,而有些获牌数量较少。

对于离岸交易所来说,要进入主要金融监管区域并不容易。加密市场的"监管套利"时代已经结束。

相比美国的"先经营后监管"模式,香港采取了"先持牌后经营"的策略。自2022年香港推出Web3监管政策以来,行业全面合规的趋势已经开始。到2024年6月1日,AMLO牌照正式实施,非合规交易所将被清退。目前仍有超过半数的申请者在场。已获牌照的交易所如某交易平台等,交易量已超过4400亿港币,显示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因此,部分交易所的退出并不需要过分悲观。从历史角度看,这只是香港和其他监管区域一样必经的清理过程。更重要的是,531政策标志着香港已经解决了"交易所"这个资金集中度最高、最复杂的监管难题,完成了全面监管的关键一步。

FUD声此起彼伏,香港将退出"Web3之都"战场?

香港与美国:东西方的Web3博弈

监管完成后,下一步是什么?博弈期才刚刚开始。

四年前,PayPal创始人就预言,未来的政治冲突将集中在共产主义的人工智能和自由主义的加密技术之间。

如今,AI和Web3都已势头强劲,美国和香港被视为Web3行业东西方的桥头堡,两地监管态度的博弈将引领全球Web3发展方向。

为什么需要博弈?与AI不同,Web3时代的垄断式监管已不再可行。Web3建立了更多基于网络经济的商业模式,可以轻易跨越物理边界为客户提供服务。

《主权个人》一书曾描述这种场景:"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你很快就能在网络空间创造财富,完全不受民族国家的掠夺。这将形成一种事实上的元宪政要求,即政府在要求你支付账单之前,必须真正提供令你满意的服务。"

未来,政治领导力可能越来越像企业家精神,只有足够友善,才能吸引资金和人才流入。不是Web3需要被监管,而是监管方需要Web3。

美国最近的态度已经很明显。今年,加密货币话题首次成为美国政坛的中心议题。据某数据平台报道,约三分之一的美国选民在投票前会考虑候选人对加密货币的立场。77%的选民认为总统候选人应至少了解加密货币。44%的选民在某种程度上认为"加密货币和区块链技术是金融的未来"。一些政治人物甚至呼吁:"确保加密货币的未来发生在美国!"

东西方博弈格局已经形成,ETF成为一个明显的战场。美国对ETH ETF态度的急转弯,除了本土因素外,可能也与香港在4月率先推出ETH ETF有关。

虽然目前香港与美国ETF在规模上存在差距,但作为全球最大的离岸金融中心之一,预计随着生态系统的完善,香港将吸引更多机构参与,形成新一轮机构牛市。

未来,ETH ETF作为可质押的生息资产,其发展预期将成为博弈的下一个重点。以太坊从PoW转向PoS后,可通过质押产生类似利息的被动收入,目前市场年利率约为4.5%。如果香港率先推出带Staking功能的以太坊现货ETF,在获得质押收益后,认购ETF将不再是一个付费行为,而是盈利行为。这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数字美债",其吸引力甚至可能超过比特币ETF。

FUD声此起彼伏,香港将退出"Web3之都"战场?

Web3行业的发展与当地文化底蕴也密切相关。虽然相比较为外向、多元的西方,东方人看似更加内敛、谨慎,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已经落后。

香港目前已发布多份监管文件,包括《虚拟资产交易平台营运者指引》、《打击洗钱及恐怖分子资金筹集指引》等。这些政策比美国此前沿用的《商品期货条例管理条例》更为清晰成熟,也避免了在加密货币是"证券"还是"商品"的问题上纠缠不清。

随着牛市逐渐到来,行业的财富效应将更加明显,新一批富豪即将诞生。香港作为天然具有"东方神秘力量"优势的地区,也将随着市场行情吸引更多来自大陆和海外华人的Web3人才和资金。

FUD声此起彼伏,香港将退出"Web3之都"战场?

未来的下一个周期,Web3将与传统金融在多个维度上融合,为香港金融市场注入新活力。目前,香港证监会已表示可能向散户投资者开放STO和RWA投资,进一步拓宽虚拟资产市场。此外,香港的港元稳定币和场外虚拟资产商店(OTC)的监管框架也在推进中。一旦全链路打通,Web3将为整个香港市场带来新的动力。

在这场历史浪潮中,哪些企业能够留在牌桌上?交易所无疑是香港Web3生态中最重要的基石。

在可预见的未来,仍在场的持牌交易所除了自身的交易业务外,还将成为香港Web3连接各金融领域的关键。例如,在此次ETF发行中,某交易平台还担任了托管方的角色,为发行方提供底层基础设施支持。未来在RWA、STO以及OTC业务中,这些交易所都将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一些离岸交易所被迫离开了香港的牌桌。这也印证了那句老话:"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发展总有起伏,我们应该在香港经历清退的时刻,更多地从历史全局的角度理性判断。香港Web3的故事远未结束,相反,它可能才刚刚开始。

FUD声此起彼伏,香港将退出"Web3之都"战场?

FUD声此起彼伏,香港将退出"Web3之都"战场?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4
  • 分享
评论
0/400
degenwhisperervip
· 12小时前
监管叒来了 扯着合规的名头割韭菜
回复0
Liquidity_Huntervip
· 12小时前
合规还是润呢 选择题来咯
回复0
AllInAlicevip
· 12小时前
合规是牛市的门票
回复0
ZKProofstervip
· 13小时前
从技术上讲,香港仍然领先于大多数司法管辖区...
查看原文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