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健,是 Gate 持續增長的核心動力。
真正的成長,不是順風順水,而是在市場低迷時依然堅定前行。我們或許能預判牛熊市的大致節奏,但絕無法精準預測它們何時到來。特別是在熊市週期,才真正考驗一家交易所的實力。
Gate 今天發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報告。作爲內部人,看到這些數據我也挺驚喜的——用戶規模突破3000萬,現貨交易量逆勢環比增長14%,成爲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實現雙位數增長的平台,並且登頂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約交易量屢創新高,全球化戰略穩步推進。
更重要的是,穩健並不等於守成,而是在面臨嚴峻市場的同時,還能持續創造新的增長空間。
歡迎閱讀完整報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A股走勢分析:政策發力後的機遇與挑戰
A股市場的未來走向:史詩級漲後的分析
近期,中國股市經歷了一波強勁的漲行情。金融監管部門的政策和中央高層會議超出預期地提振了市場情緒,A股和港股市場迎來顯著反彈,領先全球市場。然而,在國慶假期後,市場情緒過於樂觀的情況下出現了回調。那麼,這輪行情是曇花一現還是標志着市場底部已現?本文將從經濟基本面、政策環境和股票市場整體估值水平三個角度進行分析。
一、經濟基本面
目前國內經濟基本面整體仍然偏弱,雖然出現了一些邊際改善的跡象,但尚未見到明顯的轉折信號。國慶期間消費活躍度同比和環比均有所提升,但這一趨勢還未充分反映在主要經濟指標中。預計在未來幾個季度,在政策支持下,中國經濟增長可能會呈現溫和復蘇的態勢。
9月份制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爲49.8%,較上月上升0.7個百分點,顯示制造業景氣度有所回升。同期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爲50.0%,比上月小幅下降0.3個百分點,非制造業景氣水平略有回落。
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17.8%,部分原因是去年同期基數較高。
2023年8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漲0.6%。其中食品價格漲2.8%,非食品價格漲0.2%。1-8月平均,CPI同比漲0.2%。
8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38726億元,同比增長2.1%。
從金融前瞻指標來看,社會整體融資需求相對不足。二季度以來,M1與M2同比增速放緩,兩者差距擴大至歷史高位,反映出需求相對疲軟,金融體系存在一定程度的空轉,貨幣政策傳導效果受阻。這表明短期內經濟基本面仍有待進一步改善。
二、政策環境
回顧過去20年A股市場的階段性底部特徵,政策信號通常力度較大且需要超出當時投資者預期,這往往是A股企穩反彈的關鍵條件。近期政策超預期發力,政策信號已經顯現。
2023年9月24日,央行宣布創設新的貨幣政策工具支持股票市場穩定發展。主要包括兩項措施:
創設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支持符合條件的機構使用自身擁有的債券、股票ETF、滬深300成份股作爲資產質押,從央行獲取流動性。首期操作規模爲5000億元。
創設股票回購增持專項再貸款,引導銀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東提供貸款,支持回購和增持股票。首期額度爲3000億元。
9月26日,相關部門聯合發布《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指導意見》,涉及培育長期投資生態、發展權益類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完善配套政策等多個方面。
當前中國經濟增長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持續的信用收縮,私人部門去槓杆,以及政府部門信用擴張未能有效對沖。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包括投資回報率預期低和融資成本相對較高。本輪政策變化主要圍繞降低融資成本和提振投資回報預期兩個方向展開,屬於針對性措施。然而,要實現中長期可持續的再通脹,還需要後續結構性的財政刺激和實際政策落地執行,否則市場的復蘇可能難以持續。
10月8日國家發改委舉行的新聞發布會未能滿足市場對大規模財政刺激政策的預期,這也是國慶後市場出現調整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市場估值
從歷次市場底部特徵來看,無論是下跌的時間長度、下跌程度還是估值水平,本輪行情都已經呈現出底部特徵。
截至10月9日,A股估值水平已修復至中位數附近。9月底的反彈幅度較大,已經接近2023年初對疫情後經濟重啓預期時的PE水平。與全球主要市場橫向比較,中國市場相對新興市場的估值目前仍處於亞太地區較低水平,接近韓國。
結論
綜合來看,市場反轉的關鍵在於中期基本面信號的確認。目前基本面數據尚未明顯改善,近期的短期漲主要由預期和資金推動。高波動市場往往伴隨過度反應,歷史性暴漲後出現回調在技術和情緒上都是合理的。
貨幣政策率先加碼後,後續財政政策能否跟進將是影響股市上行節奏和空間的主要因素。從長期perspective來看,近期的下跌更像是調整而非趨勢終結。中長期來看,A股市場可能已經見底,但主要漲行情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才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