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健,是 Gate 持續增長的核心動力。
真正的成長,不是順風順水,而是在市場低迷時依然堅定前行。我們或許能預判牛熊市的大致節奏,但絕無法精準預測它們何時到來。特別是在熊市週期,才真正考驗一家交易所的實力。
Gate 今天發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報告。作爲內部人,看到這些數據我也挺驚喜的——用戶規模突破3000萬,現貨交易量逆勢環比增長14%,成爲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實現雙位數增長的平台,並且登頂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約交易量屢創新高,全球化戰略穩步推進。
更重要的是,穩健並不等於守成,而是在面臨嚴峻市場的同時,還能持續創造新的增長空間。
歡迎閱讀完整報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比特幣DeFi幻象探祕:技術局限與現實困境
比特幣DeFi:技術局限下的幻想與陷阱
近期,"比特幣DeFi"概念再次引發熱議。然而,深入分析後發現,這一概念實際上並不存在,相關項目要麼高度中心化,要麼完全不切實際。
比特幣無法支持DeFi的根本原因
比特幣無法實現真正的DeFi,主要是因爲它缺乏圖靈完備的虛擬機,無法像其他公鏈那樣支持復雜的智能合約。這一技術限制決定了比特幣無法具備DeFi所需的核心能力。
主要項目分析
BitVM
BitVM聲稱通過"樂觀雙方計算"在比特幣上實現智能合約。然而,其中心化程度高於大多數以太坊二層網路,因爲其"驗證者"也是基於許可制的。實際上,BitVM依賴於由單一權威選擇的受信任方運行的兩臺計算機,這幾乎是最中心化的形式。
此外,BitVM系統效率極低。它試圖通過在爭議情況下將操作碼串聯在一起並發布到taproot交易中來實現功能,使用布爾邏輯將操作碼組合爲邏輯門。然而,這種方法顯得過於復雜且低效,需要非常強大的計算機處理,導致顯著的中心化壓力。
Rootstock
Rootstock是一個與BTC連接的側鏈,主打智能合約功能。但它依賴於一個"許可制聯合體"來維護雙向錨定,這意味着該聯合體可以審查甚至竊取用戶資產。雖然Rootstock本質上和銀行無異,但至少在項目介紹中承認了自己的中心化特性。
Sovryn
Sovryn構建在Rootstock上,依賴其智能合約與錨定機制,因此同樣高度中心化。然而,它在官網上卻聲稱自己"去中心化"並提供"比特幣原生交易",這顯然是一種誤導。
BitcoinOS
BitcoinOS是目前這幾個項目中最誇張的。它宣稱解決了所有以太坊都沒解決的問題,如隱私、跨鏈、無信任橋接等。然而,其白皮書存在嚴重信息缺失,完全回避了項目設計中關鍵的"鏈下執行"部分。
BitcoinOS採用類似BitVM的"證明者-驗證者"結構,但文檔中完全沒有提及如何實現驗證者的去中心化。此外,其聲稱支持"比以太坊更高級"的Rollup,但在技術上卻無法實現這一目標。比特幣缺乏圖靈完備性,意味着L2的執行、排序與驗證必須全部鏈下進行,這必然引入更多集中風險。
L2擴展的局限性
目前許多比特幣"DeFi"項目都基於"第二層擴展"(L2 scaling)的敘事。然而,這種方法在實踐中幾乎從未成功過。將交易流量推送到另一個競爭鏈並不能真正擴展原鏈的容量,反而可能爲原鏈的實際使用提供了一個衰退的預兆。
BTC的L2擴容計劃可能導致大規模自托管變得不切實際。用戶若想掌控自己的私鑰,仍需進行多次鏈上交易以接入L2。然而,當前鏈上的容量無法支持如此大規模的操作。
比特幣難以改變的原因
比特幣社區的治理機制異常封閉,Bitcoin Core團隊幾乎可以單方面阻止任何協議升級。即便是較溫和的操作碼恢復提案,也被長期封鎖;更不用提引入圖靈完備虛擬機這類"顛覆性"提案了。因此,期望比特幣適配DeFi功能幾乎不可能實現。
結論
所謂的"比特幣DeFi"並不存在。它既無原生支持能力,也沒有現實落地路徑,完全是一種集體性的幻想。當前鏈上已有真正的DeFi經濟,每年創造可觀收入。與其沉迷於幻想,不如關注真正的加密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