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加密幣盜竊案引發法律定性爭議 司法界對加密資產屬性存分歧

加密資產盜竊案揭示司法定性的分歧

近期,一起涉及百萬加密幣的盜竊案件引發了廣泛關注。案件不僅展示了加密資產領域的復雜性和風險,也暴露了我國在加密資產法律定性上的分歧。

案件回顧

2023年5月,上海居民歐某發現自己存儲在某錢包中價值百萬的加密幣消失。經過調查,發現一個月前有人將這些加密幣全部轉走。通過技術分析,歐某發現錢包中存在自動獲取私鑰的"後門"程序,並成功追蹤到可疑的犯罪嫌疑人信息。

隨後,警方逮捕了三名犯罪嫌疑人,他們是該錢包平台的前端開發工程師。這三人承認在錢包中植入了後門程序,非法獲取了大量用戶的私鑰和助記詞。然而,他們聲稱並未實際盜取任何加密資產,而是約定兩年後再使用這些信息。

在調查過程中,檢察官發現了案中有案。實際轉走歐某加密幣的是另一名前員工張某2。張某2早在2021年就在客戶端代碼中植入了收集用戶私鑰和助記詞的程序,並在2023年4月使用這些信息轉走了歐某的加密幣。

司法處理爭議

最終,四名嫌疑人均被以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罪判處三年有期徒刑。然而,這一判決引發了爭議。

主要爭議點在於加密資產的法律定性。目前,司法界對加密資產是否屬於"財物"存在兩種觀點:

  1. 認爲加密資產不是財物,而是一種數據。
  2. 認爲加密資產具有財物的核心屬性,應當屬於財物。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判例實質上已經承認了加密資產具有財產屬性,可以成爲侵財類犯罪的對象。

定罪爭議

有觀點認爲,本案以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罪定罪,無法恰當評價四名被告的犯罪行爲。一些專家認爲,以職務侵佔罪定罪可能更爲合適。

理由包括:

  1. 加密資產已具備刑法中"財物"的特徵要求。
  2. 被告利用職務之便實施犯罪,符合職務侵佔罪的構成要件。
  3. 用戶將加密資產存放在錢包中,形成了類似托管的法律關係。

值得注意的是,若以職務侵佔罪定罪,可能面臨更重的刑罰。

結語

這起案件凸顯了我國在加密資產法律定性上的分歧,也反映了法律需要與時俱進的必要性。隨着區塊鏈技術和加密資產市場的發展,我們期待未來法律能更精準地界定加密資產的法律屬性,爲司法實踐提供更明確和統一的指導。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讚賞
  • 9
  • 分享
留言
0/400
薛定谔的老鼠仓vip
· 07-04 12:37
程序员动手最快!倒是找个监管严点的钱包唉
回復0
跑路预言家vip
· 07-03 22:52
转得太慢了小伙伴们
回復0
资深空投收割机vip
· 07-01 18:52
搞私钥就是偷,真没见过这么能洗的
回復0
幽灵钱包侦探vip
· 07-01 17:00
白嫖是门技术活
回復0
DegenDreamervip
· 07-01 13:12
私钥都偷了还搁这嘴硬
回復0
GasWastingMaximalistvip
· 07-01 13:10
后门程序零灵敏?润太快~
回復0
BlockDetectivevip
· 07-01 13:10
这把掏钱包都掏到链上来了
回復0
RugDocDetectivevip
· 07-01 13:03
搞冷钱包最安全啊
回復0
盲盒受害者vip
· 07-01 12:54
有私钥还叫没盗?糊弄鬼呢
回復0
查看更多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