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yptoHowe
vip
币龄2.4年
最高VIP等级0
用户暂无简介
最近偶尔会帮忙指点下链协小朋友的研报,发觉他们总会陷入一些细枝末节中
故简单聊下我认为写研报应该是怎么样的
➣ 不过分纠结于各种研报结构/框架
结构/框架本质都是由人来制定的,别人的框架未必适合你。与此同时,过于细节的结构/框架很容易限制你的想象和扩展
研报的撰写不应该是死板的,而是顺应自己内心的想法和观点去进展延伸的
➣ 不要使用任何 AI 工具去进行“润色”
撰写研报一方面是为了促进自己的思考,另一方面也是在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所谓好记性比如烂笔头,当你写下研报中的一字一句时,你都会被迫地思考这样表达是否合理?读者能否读懂我想要表达的内容/观点?
包括图片,不要直接 cv 其他已有的图片,尽量自己去做图。在做的过程中你也会有很多潜在的输入
这才是写研报的意义所在,用 AI 只是在行偷懒的事,最多用来给你提供一些思路或素材
➣ 注重排版/格式/细节
这一点很重要,一篇好的研报一定是观感很舒服的。好比你在商场选物品时总会下意识地去挑好看的/干净的
但我发现很多人在写的时候,英文大小写是不固定的,标点符号是不区分中英文的,图片的排版是不做的,行距是随心的
很多时候我是看不下去的(强迫症患者)
BTW,今天简单梳理了下基于南姐 @ec_unoxx 巨作的扩展版思路。争取这周末写完,下周发出(打工还是充实啊
这应该会是继上一篇《VC 进化三部曲》之后的又一篇长文
VC0.25%
post-image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更新一下最近提及的一些项目情况还有一些新项目
有些时候没来及发推,我基本都会优先发布在 TG 频道里
1/ Plasma @PlasmaFDN
FDV 5亿,融资 50M,最终筹到了 373M+,超募近 7.5 倍
看得出来热度依旧不减,接下来就是等他们的主网上线,然后预售代币就会开始发放了
2/ Theoriq @TheoriqAI
FDV 75M,融资 2M,最终筹到了 78M+,超募近 39 倍
属于僧多肉少的阶段,打完下来最终每个人应该都只拿到一点
3/ Espresso @EspressoSys
FDV 4 亿,融资 4M,最终筹到了 5M+,超募近一倍多
高估值接盘的人比较少,并且还要锁仓 1 年。能打满说明至少还是有潜在买盘在
坦诚讲这条款相当差,但项目方如果会玩的话,这部分预售额度相当于没有短期抛压,那么高控盘的玩法是可以实现的
这个就得看项目方自己的实力了,目前看是比较难的
4/ Linea @LineaBuild
天亡级 PUA 项目终于要 TGE 了,这项目不送他归零真对不住它
我到现在都没想明白有些工作室至今还重仓 fomo 它的原因
不过 Linea 上应该有不少质押锁仓的 ETH,不知道届时解锁出来会不会影响到盘面上
FOMO1.47%
ETH6.18%
post-image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听说这两天老马又开始清僵尸粉了
而我卡了好几个月的 6.3k 粉开始不降反增了
封印开始松动,反观有位老师直接被抹去一个 0
这又是什么水平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Zama 值不值得参与?』
声明:本文非广,纯调研该项目的潜力和发展预期。不想看分析的可直接看末尾总结
1️⃣ 项目定位
FHE + MPC + ZK 组合构建的一个隐私协议层。可以在不完全公开交易所有信息的前提下,还能够通过交易验证。本质上是个 FHE 基建设施
2️⃣ 项目背景
目前共融资两轮,核心投资人主要是领投的 Multicoin Capital,Protocol Labs,Pantera Capital 和 Blockchange。天使投资人有波卡创始人,前以太坊 CTO Gavin Wood,Solana 联创兼 CEO Anatoly Yakovenko 等
3️⃣ 团队背景
这里用 GPT 补充下后面两段经历在密码学领域的含金量
ISO/IEC JTC 1/SC 27 是信息安全、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国际标准化分委员会。能在其中担任 Editor(编辑)或 Co-Editor(共同编辑),说明其不仅参与讨论,还有权起草、修改甚至决定标准内容,属于高度核心角色;同时法国在国际标准制定中是主要参与国之一,作为法国代表团的密码专家,并连续服务超过 15 年,说明在国家层面被认可为权威技术专家
➣ Marc Joye,Zama 首席科学家。数学背景出身,曾担任 UCL Crypto Group 研究员,从其发表的论文和书籍来看,一直都在进行相关密码学研究,曾攻击成功过
FHE-3.34%
ZK6.86%
DOT3.01%
ETH6.18%
post-image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发觉这世界是个巨大的忽悠链,不同角色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信息差,由此衍生出不同的景象:
➣ VC 忽悠项目方,项目方忽悠 KOL,KOL 忽悠散户,散户忽悠自己
➣ 项目方忽悠 VC,忽悠 Agency,忽悠 KOL,忽悠散户,甚至是忽悠自己
➣ Agency 忽悠项目方,忽悠 KOL,忽悠散户
后续空了再展开聊聊
VC0.25%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发觉越是隐藏某些信息(正常都是公开的),越是有鬼
指某 Kaito 上榜项目
KAITO1.22%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Crypto 行业还是挺有意思的,现在入圈包不亏的,因为你可以在极短的时间解锁如下成就/经历:
➣ 一分钟 50 个来回的极致 PvP 手速
➣ 曾经不再关心的世间新闻如今确手拿把掐,比传统媒体知道的更快更准
➣ 英雄不问出处的生存环境,出门在外身份都是自己给的,怎么舒服怎么来
➣ 一眼辨别项目好坏,每天可看几十个,就是辣眼睛
➣ 遇到各种牛鬼蛇神,极致的人性放大器,让你对七情六欲,世态炎凉有了更深的体会
➣ 层出不穷的各种 drama 事件,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
➣ 说了这么多,好像没看到啥财富效应,确实如此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老师们,真得请教下了
被封的原因基本上都是被举报
我是不是被资本做局了🙃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明天就是 Eric 哥断网的第 50 天了
我们能看到奇迹发生吗🫣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已经删推了,如果你还留着有二维码的照片但还没加上,可以继续尝试,我看到都会通过的🫡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大的来了,我等了这么久的 UX 限价单终于来了
这下出门不用再担惊受怕了😋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有个问题我很想请教下各位老师们
大家的梗图或视频都是哪里找的,我愣是找大半天都没找到可以匹配我想要的图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祛魅理论三:警惕第一次创业的创始人』
为什么资本会更青睐投资连续创业者而不是首次创业者?
答案很简单,选首次创业者踩坑的概率要大得多
我们先讲讲连续创业者的一些优势:
一是有过项目全流程的经验,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
二是知道如何与投资人们打交道
三是若有成功的项目经历,个人信用和背书会很好
所以比特币质押龙头 Babylon 在早期融资时非常的轻松,靠的就是项目 Founder 们的个人经历和魅力
反观首次创业者,最忌讳遇到以下这种人:
➣ 不懂装懂
➣ 不把前人们的经验教训当回事
前者在一些传统行业转行创业的人身上尤为明显,他们总是依赖于自身的过往经验,从来不会想着灵活应对以符合市场趋势
以至于每当他们想要大干一场时,最后都会被大干一场
后者则跟初次接触交易的小白类似,投资人们由于接触过大量的项目且参与了很多项目流程,因此对于项目发展过程中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案是比较受用的
但首次创业者心中会有一种执念,他会默认自己的处理方式才是最优解。以至于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尝试,最后还是投资人提供的方案最简单高效
很多初次创业的项目就是倒在了尝试的过程中,因为钱烧完了,没有足够的现金流可以维持项目发展
基于此,当我们在调研一个初次创业的项目时,需要着重观察以下两点:
➣ 创始团队是否有足够的认知和对市场的理解。如果还有一些不可替代的过往项目经历那是再好不过,如 Huma
➣ Found
BTC0.81%
BABY2.32%
post-image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祛魅理论二:白皮书的真真假假』
白皮书最开始出现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能够更清晰地理解项目的愿景和所做的事情,与项目方对齐
这也是为什么直到现在,大家调研项目时总会优先去看项目白皮书,我也不例外
但现在的项目白皮书跟以前相比是否有一些不同呢?
过去的白皮书是创始人一字一句认真写的。尤其在 GPT 还未广泛应用前,ICO 时期各种项目白皮书满天飞,其中有感染力或是有“价值”的都拿了不少钱
虽然最后大部分项目不是难产而亡,就是 rug 了,但我们好歹也能说人家是在认真“骗”的
现在的白皮书,愿景是微醺时刻瞎 jb 吹牛的,复杂公式是 GPT 瞎倒腾的,内容是几千块 rmb 找写手瞎写的,钱是从投资人身上忽悠来的
别以为白皮书看不懂的就是好项目,可能项目方自己也不懂,但人家要的就是你看不懂
一套流程行云流水,你以为白皮书是给我们散户看的?no no no,都是为了钱。咱就说让一个没有参与过项目全过程的人写出来的项目白皮书它能好到哪里去?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全部项目都是如此,只是举出一种现象
所以下次在看项目白皮书的时候,记得擦亮眼睛噢
GPT6.3%
post-image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祛魅理论一:DEX 的那些事』
每一轮周期一定会出现大量不同的 DEX,但 DEX 之间真的有那么大不同吗?有项目方说得那么玄幻吗?
在之前我见过一些 DEX 项目方,技术派的很喜欢鼓吹各种模型优势,金融派的很喜欢吹我背后有xxx
在此之前,我们要明确 DEX 的核心定位是什么 —— casino
你所进行的每笔交易,无亚于在日本拿真金白银去兑换柏青哥的小钢珠
基于此,DEX 想要成功的一点是 —— 让大家花钱无感知,让大家花得爽
你会发现主流的知名 DEX 们在交易界面中,UI 极其的精简,没有 K 线,简单的几个按钮,甚至整个过程中没有出现“卖出”这个字眼
大部分人不会在意你的机器是不是使用了德国高精尖制造的螺丝,也不会在意你的机器背后是哪个老板的工厂制造的。他们在意的只有能不能赢,能不能得到快感
所以辨别一个 DEX 的实力,看的是他们的拉客能力,留存能力,其次才是资金实力。技术实力可以直接 pass,做 DEX 没有技术可言
当你看完下面这个视频,你会意识到你花的是钱吗👇🏻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前几天假期出去外面玩,结果不小心去了个管控严的地方,所以被迫“半断网”状态。不过趁着这段时间也算是好好放松了下,也开始能理解为什么大家会说离开市场出去外面会有不同的收获
趁着旅游的间隙,发觉很多东西其实也是相通的,所以也简单记录下
1. 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在旅行前和旅行过程中,需要随机应变各种突发情况。不是什么都会如规划般如期实现
一级交易需要梳理项目的各类风险点,二级交易需要考虑不同走势的发生概率。并且这个执行是需要随着项目/K线的发展而逐渐更新的
2. 同样的地方,来的时间不同,看到的景色也有所不同
更推荐五月底到七月之间来,届时草原都绿了,野花也开满地,很多景点都处于“高峰颜值期”,并且一些受冰雪天气封禁的景点都开放了
Meme/项目在市场流动性好和不好的上限和结果是大有不同的
流动性好的时候估值和想象力可以比正常估值更高一些,因为市场过热,情绪上容易超买
流动性不好的时候估值和想象力都会大打折扣。原先正常估值是 100M 左右,但有些人预期降低,80M 就走,再往后预期更低,有些人抢着 60M 就走,如此循环进而导致市场的恐慌出逃
3. 保持平常心,总能发现美丽的风景

在 Crypto 市场中就算流动性不好,也有可以参与的方式,这可能需要转换我们挑选判断项目/代币的眼光和方式
好项目/代币的发展和打法在这个时期的节奏整体较慢,这留给我们更多的时间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MEME-1.08%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是谁拿到了紫标 U 军的节日福利😍
啥也不说了,U 军就是最有温度和热情的大家庭!
BTW,最近出来玩了所以活跃比较少(碰巧来了个管控严的地方lol)
也发现偶尔出来玩还是有用的,路上总能突然迸发出一些灵感,等回去了争取给大家憋个大的
速进:
post-image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 话题
    1/3
  • 置顶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