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用Gate品牌蓝,描绘你的无限可能!
📅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11日 — 8月20日
🎯 活动玩法
1. 在 Gate广场 发布原创内容(图片 / 视频 / 手绘 / 数字创作等),需包含 Gate品牌蓝 或 Gate Logo 元素。
2. 帖子标题或正文必须包含标签: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3. 内容中需附上一句对Gate的祝福或寄语(例如:“祝Gate交易所越办越好,蓝色永恒!”)。
4. 内容需为原创且符合社区规范,禁止抄袭或搬运。
🎁 奖励设置
一等奖(1名):Gate × Redbull 联名赛车拼装套装
二等奖(3名):Gate品牌卫衣
三等奖(5名):Gate品牌足球
备注:若无法邮寄,将统一替换为合约体验券:一等奖 $200、二等奖 $100、三等奖 $50。
🏆 评选规则
官方将综合以下维度评分:
创意表现(40%):主题契合度、创意独特性
内容质量(30%):画面精美度、叙述完整性
社区互动度(30%):点赞、评论及转发等数据
Web3开发者如何规避法律风险 五大高危场景及防范建议
Web3项目开发的法律风险与防范建议
近年来,随着Web3行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程序员和技术团队参与到链上项目的开发中。然而,一些打着"区块链激励"、"代币返利"等名义的项目,实际上可能存在传销风险。从近期的司法案例来看,即使技术人员未直接参与推广宣传,也可能因为开发了具有分层奖励结构的系统而被认定为传销活动的共犯。
本文将从技术开发者的角度出发,分析Web3项目中常见的刑事风险点和司法定性逻辑,重点探讨以下几个问题:
典型案例分析
近年来,多起虚拟货币相关的传销案件中,技术人员成为了司法机关的关注重点。例如:
在PlusToken案中,开发"智能搬砖套利系统"的技术团队成员被认定为传销结构的技术实现者,多人被判处2至11年有期徒刑。
在EOS生态平台案中,参与系统维护的技术人员也被认定为传销组织的从犯。
在一些链游、NFT和代币发行项目中,设计包含"层级返佣"、"锁仓释放"等逻辑的合约开发者,也面临被追究刑事责任的风险。
技术人员易被追责的三类身份
项目技术负责人/CTO/技术合伙人:风险最高,可能被认定为"组织者"或"领导者"。
技术外包公司/自由开发者:是否构罪取决于对项目性质的了解程度和参与深度。
智能合约开发者/经济模型顾问:虽参与早期,但如果设计了传销特征的机制,仍可能被追责。
五大高风险业务场景
链游/GameFi项目:开发"任务激励"、"分润道具"系统。
NFT/数字藏品平台:设计"邀请返利"、"等级解锁"功能。
代币发行/IDO项目:部署含返佣结构的智能合约。
虚拟矿机/算力租赁平台:参与"算力返佣系统"的搭建。
DAO社区项目:开发等级制度与裂变奖励机制。
风险防范建议
深入了解项目商业模式,警惕具有传销特征的激励结构。
明确划分技术边界,避免参与商业决策和核心运营。
保留开发过程中的沟通记录和合同文件,以证明自身角色定位。
对于可能存在风险的功能模块,建议使用通用组件而非定制开发。
避免接受项目代币作为报酬,与项目方保持纯粹的技术合作关系。
定期关注行业动态和相关法律法规,提高风险识别能力。
总的来说,Web3技术人员应当提高法律意识,在项目参与过程中明确自身定位,做好风险评估和边界管理,以避免无意中卷入可能的违法行为。同时,也要保留必要的证据材料,为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做好防范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