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用Gate品牌蓝,描绘你的无限可能!
📅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11日 — 8月20日
🎯 活动玩法
1. 在 Gate广场 发布原创内容(图片 / 视频 / 手绘 / 数字创作等),需包含 Gate品牌蓝 或 Gate Logo 元素。
2. 帖子标题或正文必须包含标签: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3. 内容中需附上一句对Gate的祝福或寄语(例如:“祝Gate交易所越办越好,蓝色永恒!”)。
4. 内容需为原创且符合社区规范,禁止抄袭或搬运。
🎁 奖励设置
一等奖(1名):Gate × Redbull 联名赛车拼装套装
二等奖(3名):Gate品牌卫衣
三等奖(5名):Gate品牌足球
备注:若无法邮寄,将统一替换为合约体验券:一等奖 $200、二等奖 $100、三等奖 $50。
🏆 评选规则
官方将综合以下维度评分:
创意表现(40%):主题契合度、创意独特性
内容质量(30%):画面精美度、叙述完整性
社区互动度(30%):点赞、评论及转发等数据
比特币区块大小之争的反思与启示:技术创新与社区治理
比特币区块大小战争的反思
近期,我阅读了两本记录2010年代比特币区块大小之争的历史书籍,分别代表了两种对立观点:
重新回顾这段我亲身经历并参与的历史事件令人着迷。虽然我熟悉大多数事件和双方的观点,但仍有一些有趣的细节是我之前不知道或已经遗忘的。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这些情况也很有意思。当时我是一名"支持大区块"的务实派,反对极端增长或绝对化的言论。那么我现在是否仍持相同观点呢?我很想探究答案。
小区块派的观点
根据Bier的叙述,小区块派关注的核心问题是:比特币是否应通过硬分叉将区块大小从1MB提高,以处理更多交易和降低手续费,但代价是增加运行和验证节点的难度和成本?
小区块派认为,大幅增加区块大小会使普通用户难以运行节点,只有大型数据中心才能运行,且无法匿名运行。
但更重要的是,小区块派关注的是协议级别决策如何影响这个更高层次的问题。他们认为协议变更(特别是"硬分叉")应该非常罕见,需要协议用户的高度共识。
比特币不应试图与支付处理商竞争,而应成为一种全新的货币形式,不受中央组织和央行控制。如果比特币开始拥有活跃的治理结构,或容易受到矿工、交易所等大玩家的操纵,就会失去这种独特优势。
小区块派最反感大区块派经常试图让少数大玩家聚在一起来推动他们想要的变更,这与小区块派的治理观点背道而驰。
大区块派的观点
根据Ver的叙述,大区块派关注的核心问题是:比特币究竟应该是什么?是价值存储(数字黄金)还是支付手段(数字现金)?
对大区块派来说,比特币的原始愿景显然是数字现金。白皮书中甚至明确提到这一点。他们还经常引用中本聪的其他两处作品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白皮书中关于简化支付验证的部分,讨论了当区块变大时,用户可以用Merkle证明验证支付而无需验证整条链。
中本聪在Bitcointalk上倡导通过硬分叉逐步增加区块大小的言论。
大区块派认为,从数字现金转向数字黄金是一种转变,这种转变是由一小群核心开发者决定并强加于整个项目的。
小区块派提出的闪电网络等第二层解决方案在实践中存在很多不足。即使所有人都转向闪电网络,最终仍需要增加区块大小来容纳数亿用户。此外,在闪电网络中安全接收比特币需要运行在线节点,并每周检查链上状态,这些复杂性可能会推动用户以中心化方式使用闪电网络。
双方分歧的本质
Ver对具体争议的描述与小区块派一致:双方都承认小区块派更重视运行节点的便利性,而大区块派更重视低廉的交易费用。
但Bier和Ver对更深层次问题的看法截然不同:
对Bier来说,小区块派代表用户,反对少数强大的矿工和交易所集团试图为自身利益控制网络。小区块通过确保普通用户可运行节点来保持比特币的去中心化。
对Ver来说,大区块派代表用户,反对少数自封的"高级神职人员"和风险投资支持的公司(如Blockstream)。这些公司从小区块路线图所需的第二层解决方案中获利。大区块通过确保用户能负担链上交易费用,无需依赖中心化的第二层基础设施,来保持比特币的去中心化。
双方在"辩论条款上的一致"最接近的地方是,Bier承认许多大区块派是出于好意,但批评他们能力不足;而Ver倾向于将恶意归咎于小区块派,但很少批评他们的能力。
我当时和现在的看法
当时我大体上支持大区块派,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比特币的一个关键初衷是数字现金,高昂的手续费可能会扼杀这一用例。第二层协议尚未经过充分测试,小区块派坚持这条路线是不负责任的。
我不认同小区块派关于"用户控制"和"用户不支持大区块"的说法。他们从未明确定义"用户"是谁或如何衡量用户意愿。大区块派提出了至少三种不同的用户计算方式(算力、知名公司声明、社交媒体讨论),小区块派对每种方式都予以否定。
隔离见证作为小区块派的妥协方案,相比简单硬分叉增加区块大小过于复杂。小区块派形成了"软分叉好,硬分叉坏"的教条,我强烈反对这一观点。
小区块派确实在社交媒体上进行了不当的审查,删帖等行为来强加他们的观点。
同时,我也对大区块派的一些做法感到失望,这些观点在Bier的书中也有体现:
大区块派从未愿意提出任何现实的区块大小限制原则。"区块大小由市场决定"的观点意味着矿工可以随意决定区块大小,我强烈反对这种机制。
大区块派开始主张矿工应该控制比特币,这一哲学存在明显缺陷。
大区块派在技术实现上表现出明显的无能。他们的代码质量差,存在严重漏洞,对擦除保护等重要细节缺乏理解。他们呼吁多个比特币软件实现,但自己的"替代客户端"实际上只是比特币核心的简单分支。
一些主要的大区块派支持者相信Craig Wright虚假地声称自己是中本聪,这进一步损害了他们的信誉。
总的来说,我在宏观问题上更常同意Ver的观点,但在具体细节上更常同意Bier的观点。大区块派在核心问题上是对的,即区块需要更大,最好通过简单硬分叉实现。但小区块派在技术上犯的错误更少,他们的立场也不太容易导致荒谬的结果。
单方面能力陷阱
通过阅读这两本书,我看到了一种常见的政治悲剧:
一方垄断了所有有能力的人,但利用其权力推动狭隘和有偏见的观点;另一方正确地认识到问题所在,但沉浸在反对中,未能培养出执行自身计划的技术能力。
这种情况下,掌权一方常被批评为专制,但其支持者会辩解说反对派只会抱怨,如果真的掌权几天内就会失败。
在某种程度上,这不是反对派的错:没有平台来执行和积累经验,很难变得擅长执行。但在区块大小辩论中,大区块派似乎根本没意识到需要在执行上具备能力,他们以为仅凭在区块大小问题上的正确性就可以获胜。大区块派最终为专注于反对而不是建设付出了沉重代价:即使分叉成自己的链(比特币现金),他们又在短时间内分裂了两次。
这个问题是任何试图建立民主或多元化政治实体、项目或社区的人所面临的根本挑战。聪明人想和其他聪明人一起工作。如果两个不同群体势均力敌,人们会倾向于选择更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一方,这种平衡可以是稳定的。但如果这种倾向太过一边倒,就会进入一个不同的平衡状态,很难再恢复。
反对派可以通过意识到问题存在并有意识地培养能力来减轻单方面的能力陷阱。但有时仅仅意识到问题是不够的。如果有更强大、更深入的方法来预防和摆脱单边能力陷阱,我们将受益匪浅。
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在阅读这两本书时,一个明显的缺失是对ZK-SNARK等新技术的讨论。即使到2010年代中期,ZK-SNARKs在可扩展性和隐私性方面的潜力已广为人知,但它们似乎完全没有被纳入比特币未来路线图的讨论中。
缓解政治紧张局势的最终方法不是妥协,而是新技术:发现全新的方法,可以同时给双方带来更多他们想要的东西。以太坊中就有几个这样的例子:
当一个生态系统停止拥抱新技术时,它不可避免地会停滞并变得更加争执。这是我对去增长和"无法用技术解决社会问题"观点感到不安的一个关键原因。
比特币未来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它能否成为一个技术前瞻性的生态系统。Inscriptions和BitVM的发展为第二层创造了新的可能性。希望ETH获得ETF能重新认识到比特币需要在技术上改进。
总结与启示
分析比特币的成败对以太坊和其他数字社区有重要启示:
对于网络国家运动等新兴数字分离策略,比特币现金的经验表明,分叉解决问题的运动容易陷入反复分裂、无法合作的困境。反叛网络国家需要学习如何实际执行和建设,而不仅仅是开派对和分享氛围。Zuzalu在某种程度上是我推动这种变化的尝试。
这两本书记录了"数字国家"的第一次真正高风险内战,为我们未来几十年要建设的其他数字国家提供了重要教训。建议以更广阔的视角阅读这两本书,而不仅仅关注比特币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