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廣場【Gate Travel 旅行分享官召集令】
廣場家人們注意啦!Gate Travel 已經上線~ 機票+酒店一站式預訂,還能用加密貨幣直接付款 💸
所以說,你的錢包和你的旅行夢終於可以談戀愛了 😎 💕
現在廣場開啓 #GateTravel旅行分享官# 活動,邀你來秀旅行靈感 & 使用體驗!💡
🌴 參與方式:
1️⃣ 在【廣場】帶話題 #Gate Travel 旅行分享官# 發帖
2️⃣ 你可以:
你最想用 Gate Travel 去的目的地(私藏小島 or 網紅打卡點都行)
講講用 Gate Travel 訂票/訂酒店的奇妙體驗
放放省錢/使用攻略,讓大家省到笑出聲
或者直接寫一篇輕鬆的 Gate Travel 旅行小故事
📦 獎勵安排,走起:
🏆 優秀分享官(1 名):Gate 旅行露營套裝
🎖️ 熱門分享官(3 名):Gate 旅行速乾套裝
🎉 幸運參與獎(5 名):Gate 國際米蘭旅行小夜燈
*海外用戶 旅行露營套裝 以 $100 合約體驗券,旅行速乾套裝 以 $50 合約體驗券折算,國際米蘭旅行小夜燈以 $30合約體驗券折算。
📌 優質內容將有機會得到官方帳號轉發翻牌提升社區曝光!
📌 帖文將綜合互動量、內容豐富度和創意評分。禁止小號刷貼,原創分享更容易脫穎而出!
🕒 8月20 18:00 - 8月28日 24:00 UTC+
人工智能和Web3 浪潮下,如何備戰下一代互聯網?
01.備戰Web3,下一代互聯網
為應對即將到來的下一代互聯網Web3,我們需要做好準備。在這個新的數字環境中,我們的數據可以自由攜帶並且不受控制,這對當前存在的壟斷局面構成了挑戰。 Web3承諾成就這樣一個環境,投資者可以參考互聯網的演進歷程來更好地理解這一轉變。
作為下一代網絡,Web3運行在全球範圍內的點對點基礎設施上,這得益於區塊鏈技術的支持。類似比特幣,Web3網絡是去中心化的,也就是說它消除了中間人,沒有任何單一實體控制。
Web3的核心目標是解決數據壟斷、隱私風險和算法偏見等問題,推動一個更加公平和開放的互聯網。我們將會看到從以平台為中心轉向以個人為中心的數據和身份管理,從而產生新的技術和商業模式。
但要真正建立這樣的網絡,用戶(包括人和機器)需要積極參與其中。為了實現這一點,開發人員可以通過使用通證來管理活動並在區塊鏈上記錄交易。此外,這個下一代生態系統的其他關鍵組成部分可能還包括智能合約和數字錢包。
02.對Web3公司的投資
區塊鏈技術以其"無需信任"的系統被視為解決對各種傳統機構缺乏可信度的一種方法。然而,包括FTX和Silvergate在內的crypto相關公司最近的失敗引發了投資者對數字資產的不確定性,給Web3的未來蒙上了陰影。
請看下面的圖表,這是德勤最近的一份報告中的數據。從2016年到2022年,早期投資者向Web3公司注入了約940億美元的資金,其中大部分資金集中在過去兩年,在2022年第一季度達到了130億美元的峰值。這與比特幣在觸及近69,000美元的歷史最高點後價格暴跌相對應。
03.人工智能,美國企業和元宇宙的後起之秀
对人工智能(AI)的关注度也在不断增长,并且这在美国企业界有所体现。根据FactSet的分析,对2023年第一季度收益电话会议的研究显示,讨论人工智能的标普500指数公司数量显著增加。在这段时间内,有110家公司提到了人工智能,相比五年平均水平的57家和十年平均水平的34家,这是一个明显的增长趋势。
“生成式人工智能”指的是能夠根據用戶提交的簡單提示創作出獨特內容的應用。在今年早些時候,ChatGPT成為了歷史上增長最快的應用,僅僅在推出後的兩個月內就吸引了1億用戶。
04.生成式人工智能,價值萬億美元的產業
但在“現實世界”中,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用於哪些方面呢?麥肯錫公司發現,在16個業務功能中有63種這樣的AI應用。如果得到應用,每年可以創造2.6萬億到4.4萬億美元的經濟效益。這將使目前11萬億至17.7萬億美元的非生成性人工智能和分析的潛在價值增加15%至40%。
高盛的预测更为乐观。据该银行称,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进展可能对全球经济产生显著影响,十年内全球GDP有望增长7%(相当于近7万亿美元),并提高1.5%的生产力增长率。
作為一個實例,亞馬遜網絡服務(AWS)上周宣布推出了AWS生成式人工智能創新中心,這是一項耗資1億美元的倡議,旨在幫助客戶開發和實施生成式人工智能解決方案。此舉是該公司擴大全球客戶和合作夥伴對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可訪問性的戰略的一部分。
05.人們將以更快的速度採納新技術
可以理解,一些讀者可能會感到困惑,但值得記住的是,技術週期通常每隔10-15年就會出現一次。 Web3、人工智能和數字資產也不例外。
誠然,廣泛採用Web3、人工智能和區塊鍊等資產並非易事。主要的阻礙可能在於用戶體驗。例如,設置crypto錢包的過程可能相當複雜而繁瑣,而標準的網絡瀏覽器可能需要額外的插件才能支持Web3功能。
為了促進大規模採用,Web3需要提供一個用戶友好的界面,就像從Web1過渡到當前更互動的互聯網版本時那樣。這一轉變可能由像Meta這樣的主要科技公司領導,他們理解簡化Web3對於普通用戶的潛在好處。
好消息是,人們似乎越來越擅長接受新技術。麻省理工學院(MIT)的《技術評論》於2013年進行的一項研究證實了這一趨勢。例如,電話在美國家庭中成為常見設備花費了半個世紀的時間,而智能手機僅在10年內就達到了40%的普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