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獨家活動: #PUBLIC创作大赛# 正式開啓!
參與 Gate Launchpool 第 297 期 — PublicAI (PUBLIC),並在 Gate廣場發布你的原創內容,即有機會瓜分 4,000 枚 $PUBLIC 獎勵池!
🎨 活動時間
2025年8月18日 10:00 – 2025年8月22日 16:00 (UTC)
📌 參與方式
在 Gate廣場發布與 PublicAI (PUBLIC) 或當前 Launchpool 活動相關的原創內容
內容需不少於 100 字(可爲分析、教程、創意圖文、測評等)
添加話題: #PUBLIC创作大赛#
帖子需附帶 Launchpool 參與截圖(如質押記錄、領取頁面等)
🏆 獎勵設置(總計 4,000 枚 $PUBLIC)
🥇 一等獎(1名):1,500 $PUBLIC
🥈 二等獎(3名):每人 500 $PUBLIC
🥉 三等獎(5名):每人 200 $PUBLIC
📋 評選標準
內容質量(相關性、清晰度、創意性)
互動熱度(點讚、評論)
含有 Launchpool 參與截圖的帖子將優先考慮
📄 注意事項
所有內容須爲原創,嚴禁抄襲或虛假互動
獲獎用戶需完成 Gate廣場實名認證
Gate 保留本次活動的最終解釋權
LayerZero從V1到V2:跨鏈橋巨頭的演進與挑戰
從V1到V2:LayerZero的跨鏈橋之路
跨鏈橋在Web3生態中依然扮演着至關重要的角色。雖然基礎設施項目的熱度有所降低,但這反而爲我們提供了一個客觀審視歷史演進的機會,從中探尋一些恆久的真理。
2023年,LayerZero憑藉其獨特的"超輕節點"架構迅速崛起,成爲跨鏈領域的明星項目。當時其估值就達到了30億美元,而2024年推出的V2版本更是帶來了3000萬筆鏈上跨鏈交易,奠定了其行業領先地位。
LayerZero的Omnichain願景吸引了衆多開發者,並獲得了紅杉資本、a16z、某知名交易所實驗室等頂級機構的青睞和投資。然而,它也因中心化和安全性等問題遭受質疑,引發了行業熱議。
有人將其戲稱爲"技術垃圾"或"超級中介",認爲V1版本只做框架不做實事,本質上不過是2-of-2多籤模型。而V2版本本身並不承擔跨鏈驗證網路(DVN)的安全責任,被指責爲空手套白狼。
也有人認爲,LayerZero三年多來的商業模式切入可謂拍案驚奇,展現了當代的合縱連橫之術。
讓我們從技術方案出發,深入分析其商業模式,以評估其基礎是否穩固,還是僅僅建立在沙灘上的空中樓閣。
一、技術分析:LayerZero的架構演進與安全假設
1.1 V1:超輕節點及安全隱患
LayerZero V1引入了"超輕節點"概念,在各鏈上部署輕量端點合約作爲消息收發點,由預言機和中繼者這兩個鏈下實體協同完成跨鏈消息驗證。這種設計將繁重的區塊同步與驗證計算工作轉嫁給了預言機和中繼者,保持鏈上合約極簡。
V1將這種設計稱爲"終極信任環節分離",避免了在目標鏈完整運行源鏈輕節點,成本遠低於其他跨鏈橋架構。
然而,V1的"2-of-2"信任模型存在明顯的安全隱患:
1.2 V2:DVN機制及其安全分析
2024年初推出的LayerZero V2在驗證層引入了"去中心化驗證網路(DVN)"概念,擺脫原先僅依賴預言機+中繼者的模式。
DVN由多個驗證節點組成,用於跨鏈消息的籤名確認。開發者可以根據應用需求,自主選擇並組合多個DVN來驗證消息,安全策略不再局限於固定的2-of-2模型。
V2的優勢包括:
然而,V2仍面臨一些挑戰:
1.3 技術評析:V1到V2的演進
從兼容性角度看,V2是當之無愧的兼容性之王,對EVM、SVM乃至Move系都能輕鬆接入,配套資源豐富,成爲大量新公鏈的首選方案之一。
安全性方面,V2雖提供更強安全上限,但下限也拉低了。它更像一個市場平台,讓各種驗證網路競爭提供安全服務。然而,這可能導致責任界定問題,一旦出事,各方可能互相推諉。
V2打出的"去中心化"旗號仍有水分。雖然DVN看似去除了單點,但大部分應用仍傾向使用官方推薦的少數DVN組合,系統實質控制權依舊掌握在LayerZero及其合作機構手中。
二、跨鏈賽道的隱性轉變
2.1 資本關注的宏觀趨勢
2022年至2024年Web3領域各賽道融資情況顯示:
2.2 跨鏈賽道的投資邏輯
跨鏈橋作爲基礎設施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以下優勢:
然而,2024年跨鏈橋新增融資較少,主要因爲該賽道已形成較高門檻,新玩家難以進入。
2.3 多鏈趨勢下跨鏈橋角色的轉變
跨鏈橋正從獨立服務提供者轉變爲底層服務:
LayerZero從V1到V2的轉變也反映了這一趨勢:
2.4 LayerZero的商業策略
LayerZero採取了獨特的平台化策略:
2.5 LayerZero的估值挑戰
盡管LayerZero在B輪融資中估值30億美元,但C輪融資面臨挑戰:
這使得短期內難以談出理想的C輪融資價格。
結語
LayerZero在短短三年內完成了從0到1的跨鏈橋革新。V1版本以"超輕節點"創新抓住市場,V2版本通過平台化戰略綁定多鏈生態。
盡管存在批評聲音,但LayerZero的商業邏輯清晰:做最通用穩定的底層標準,將具體實現交給市場選擇。這種思路契合了多鏈世界的需求,也順應了跨鏈橋角色轉變的趨勢。
從技術角度看,LayerZero V1/V2的演進展示了行業在安全與去中心化間的平衡探索。V2版本理論上具備完全去中心化的潛力,但市場與用戶對高度去中心化的安全保障需求仍有待觀察。
商業上,LayerZero的平台化策略值得關注。通過標準化和模塊化,它成功聚合了生態資源,降低了自身風險,同時擴大了生態版圖。
最後,雖然當前估值面臨挑戰,但考慮到LayerZero在跨鏈領域的流量優勢和潛在的商業模式創新,未來仍有可能帶來新的估值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