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加密幣被盜案引發加密資產法律定性爭議

加密資產盜取案件引發法律爭議

近期,一起涉及百萬加密幣被盜的案件引發了廣泛關注。事件起因是一名上海居民發現自己存儲在某平台開發的數字錢包中價值百萬的加密幣突然消失。經過調查,發現這是一起由平台內部員工實施的盜竊案件。

案件的破獲得益於受害人的細心排查和相關技術人員的協助。通過分析,發現錢包中存在可自動獲取私鑰的惡意程序。最終,警方成功逮捕了多名犯罪嫌疑人,包括該平台的前端開發工程師。

根據法院判決書顯示,三名主要嫌疑人利用職務之便,在錢包軟件中植入後門程序,非法獲取用戶的私鑰和助記詞。他們共計獲取了大量用戶的敏感數據,涉及近兩萬個錢包地址。

然而,案件出現了意想不到的轉折。經進一步調查發現,實際轉走受害人加密幣的另有其人,是曾在該平台工作過的另一名員工。這名員工早在2021年就已經在客戶端代碼中植入了類似的惡意程序,並最終在2023年4月將受害人的加密幣轉走。

最終,四名犯罪嫌疑人均被以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並處以罰金。然而,這一判決引發了法律界的爭議。

爭議的焦點在於加密資產的法律定性問題。目前,司法實踐中對加密資產是否屬於"財物"存在不同觀點。部分法官認爲加密資產不屬於傳統意義上的有體物,因此不能成爲侵財類犯罪的對象。另一部分則認爲,盡管加密資產是數據形式,但具有財物的核心屬性和價值,應當被視爲財物。

近年來,隨着科技發展和司法理念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判例實質上承認了加密資產的財產屬性。例如,在一些案例中,法院明確表示虛擬貨幣具有刑法意義上的財產屬性,可以成爲財產犯罪的對象。

對於本案的定性,有觀點認爲,以職務侵佔罪對犯罪嫌疑人定罪處罰可能更爲恰當。理由是,犯罪嫌疑人利用職務便利,侵佔了平台實質上代爲保管的用戶財產。這種行爲符合職務侵佔罪的構成要件,且量刑標準可能更能反映犯罪行爲的嚴重程度。

這起案件不僅揭示了加密資產領域的復雜性和風險,也凸顯了現有法律在應對新興技術帶來的挑戰時的局限性。隨着區塊鏈技術和加密資產市場的不斷發展,法律界和司法實踐需要與時俱進,更準確地界定加密資產的法律屬性,爲類似案件的處理提供更明確的指導。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5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frenethvip
· 08-16 02:56
看来内鬼才是大boss啊
回復0
ForkMongervip
· 08-16 02:55
业余治理探索者。最佳分叉时机是一门艺术。不是你典型的协议大佬。
查看原文回復0
熊市避险大师vip
· 08-16 02:53
又炸裂了 谁在管安全啊
回復0
跨链深呼吸vip
· 08-16 02:46
别玩了 全给我锁到 cold wallet
回復0
ser_we_are_earlyvip
· 08-16 02:37
内鬼有点狠啊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