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對沖基金規模翻倍 家族辦公室成主力投資者

加密對沖基金資產管理規模激增,家族辦公室和高淨值人士成主要投資者

近期一項調查報告揭示了加密市場中家族辦公室和高淨值人士資金的管理狀況。

數據顯示,以加密貨幣爲主的對沖基金資產管理規模在2019年大幅增長,從2018年底的10億美元躍升至20億美元。2019年全年,全權委托的多頭基金表現最爲突出,平均收益達42%。

值得注意的是,家族辦公室和高淨值個人成爲這些對沖基金的主要資金來源,分別佔比48%和42%。

一位業內專家表示:"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我們觀察到人們對加密貨幣的興趣日益普遍化。"

調查顯示,目前約有150個活躍的加密對沖基金,其中近63%成立於2018年或2019年。加密貨幣基金的創立活躍度與比特幣價格走勢高度相關。2018年比特幣價格的飆升似乎成爲推動加密貨幣基金創立的催化劑。然而,隨着2019年底加密貨幣市場趨於下降,新成立的加密貨幣基金數量也隨之大幅減少。

報告將加密貨幣對沖基金分爲四大類:全權委托做多、全權委托做多/做空、量化基金和多策略基金。其中,量化基金最爲普遍,佔據市場近一半份額。其他三種策略各佔約17-19%的市場份額。

從投資者構成來看,家族投資機構和高淨值個人投資者幾乎佔據了全部投資者的90%。令人意外的是,養老基金、基金會和捐贈基金在加密貨幣投資中的參與度極低,傳統風投基金和基金的基金在這一領域的投資比例也相對較小。

這些基金的投資者數量中位數爲27.5,平均數爲58.5。平均投資規模中位數爲30萬美元,平均數則達310萬美元。約三分之二的加密對沖基金投資規模低於50萬美元。

2019年,全球加密對沖基金管理的資產規模估計已超過20億美元,較2018年的10億美元實現了翻倍增長。資產管理規模的分布呈現明顯的馬太效應,少數幾家大型對沖基金掌控着大部分資產,這一現象與傳統對沖基金行業相似。

相比2018年,2019年資產管理規模超過2000萬美元的加密對沖基金比例從19%上升至35%。較高的資產管理規模不僅能吸引新投資者,還能吸引更多投資金額。然而,考慮到集中風險,許多投資者會限制單一基金的持倉比例不超過其總資產的10%。

在業績表現方面,2019年加密對沖基金的業績中位數漲幅達74%,這與2018年-46%的平均業績形成鮮明對比。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表現不佳的加密對沖基金大多已被迫關閉。

按投資策略分類,2019年採用多策略的加密對沖基金業績中位數爲15%,低於量化策略(30%)、全權委托多頭/空頭策略(33%)和全權委托多頭策略(40%)。

盡管如此,比特幣在2019年的92%漲幅仍然超過了所有加密對沖基金的表現。這些基金表現不佳可能與2018年的加密熊市有關,同時在2019年也未能充分把握市場上升趨勢。總的來說,這些加密對沖基金更多地充當了降低市場波動的工具,而非提高業績表現的催化劑。

隨着加密借貸市場的進一步發展,許多交易平台開始爲客戶提供借貸和保證金交易服務,閃電貸和利率套利交易逐漸普及。衍生品市場的多樣化和流動性增強,使得加密對沖基金更容易持有空頭頭寸,從而執行更復雜的投資策略。

調查顯示,近半數(48%)的受訪對沖基金持有空頭頭寸,超過半數(56%)使用衍生品。約三分之一的加密對沖基金參與期貨和期權交易產品。預計未來幾年,隨着受監管的加密期貨產品增多,會有更多加密對沖基金涉足這一領域。

在槓杆交易方面,2020年使用槓杆交易的加密對沖基金比例從2019年的36%上升到56%,但真正活躍使用槓杆交易的比例僅爲19%。

未來,預計會有更多加密對沖基金在其投資說明書中獲準使用槓杆,但由於獲取債務融資的難度增加,這一領域的增長幅度仍不確定。此外,可能會有更多投資者通過衍生品工具獲得槓杆敞口。

BTC-0.76%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5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链上算命先生vip
· 08-14 18:18
散户就是韭菜啦
回復0
Token经济学人vip
· 08-13 01:57
实际上,看到这里的财富转移动态非常令人着迷……把它想象成TradFi 2.0,其中f(capital) = 机构采用
查看原文回復0
元宇宙_包租婆vip
· 08-13 01:47
他们炒币我只收房租
回復0
ForkItAllDayvip
· 08-13 01:40
BTC多头来了啊 哈哈要起飞
回復0
潮水退了就知道vip
· 08-13 01:29
牛市又要来咯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