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構資金流入與加密市場變革:VanEck投資經理展望未來在加密貨幣市場經歷多輪起伏後,VanEck投資組合經理Pranav Kanade無疑是觀察機構資金流向的最佳視角之一。在最新深度對話中,他揭示了機構投資者正經歷的策略轉變、流動性代幣市場的結構性機會,以及對即將到來的代幣化股票浪潮的前瞻性思考,特別是在2022年市場調整後,機構如何重新審視其在加密領域的資本配置。### 機構資金進入加密領域的真實情況機構資金正在逐步進入加密領域,主要表現爲兩種形式:一是資本直接購買相關資產,二是通過資產代幣化建立鏈上產品供他人使用。這兩類機構羣體有所不同,前者包括購買資產的投資者,後者則是專注於產品開發的機構。當前,全球資本的流動主要由家族辦公室、高淨值個人、捐贈基金、基金會、養老金和主權財富基金等掌控,這些資本持有者通常通過被動策略(如ETF)或主動策略(如專業管理者)進行投資決策。這些資本池以各種方式涉足加密領域,但他們並沒有真正"到來"。家族辦公室可能較早進入,因爲他們看到了流動性方面的回報潛力。去年,許多機構開始購買比特幣ETF,這是一種簡單的接觸方式。另一種方式是通過風險投資,他們找到大型藍籌管理者進行分配。然而,目前仍有許多機構尚未涉足流動性資產或其代理領域,而這正是現在的優勢所在。### 流動性代幣市場的機遇與挑戰自2022年以來,約有600億美元資本流入種子前和種子輪階段的風險投資項目,許多創始人傾向於通過代幣形式實現退出,而非傳統的IPO路徑。從種子輪到IPO通常需要6至8年,而通過代幣發行僅需約18個月。對於某些業務模式而言,代幣形式的退出更具吸引力。然而,這種趨勢也暴露出市場的流動性問題。許多通過代幣退出的項目在過去12至24個月內,代幣價格普遍下跌,原因是缺乏足夠的市場需求來支撐這些代幣的價值。在傳統金融市場中,風險投資支持的公司在IPO時有深度的公共股權市場作爲支撐,但流動性代幣市場尚未形成類似的生態。這使得部分資本池開始意識到其在風險投資領域的過度配置問題。### 早期投資與二級市場流動性的權衡在加密市場中,供需不平衡現象顯著,特別是在流動性方面。由於資本供應不足,而市場對代幣和項目的需求巨大,投資者需在衆多代幣中篩選出具有潛力的項目。現實是,99.9%的代幣都是垃圾,它們的價值遠低於市場價值。只有極少數有明確產品市場契合、能產生收入並回饋token持有人的項目才值得關注。若未來除比特幣、以太坊和穩定幣之外的所有加密貨幣市值(目前約7500億美元)實現數倍增長,某些項目將直接受益於這一趨勢,其代幣可能吸引大部分價值流入。這類投資被認爲風險調整後具有較高回報潛力,同時保留了流動性優勢。投資者可以隨時調整策略,在享受類似風險投資回報的同時,保有退出的靈活性。### 收入模式與現金流的重要性加密行業目前面臨二元選擇,要麼成爲互聯網的附屬品,要麼需要專注於創造實際價值(如收入)。世界上大多數大型資本池,要麼想配置"價值存儲"資產,要麼關注"資本回報型"資產。加密行業一直以來似乎在回避一個關鍵問題,即如何證明其資產的真正價值。這種回避部分是由於監管壓力,許多項目試圖避免被歸類爲證券,因此轉而採用"社區貨幣"或"價值存儲"等敘事。然而,如果加密行業希望吸引主流資本,就必須專注於產品市場契合度,並明確說明這些資產爲何具有價值。### 代幣化股票:下一個萬億級市場機會市場未來的演變可能有兩種主要方向。一種是通過代幣化股權的普及推動市場市值增長,例如傳統企業選擇以代幣形式而非股權形式退出市場。代幣化股權不僅具備傳統股權的屬性,還可以通過可編程功能實現更多用途,例如獎勵用戶或創作者。另一種情況是現有資產價格漲,類似此前的"山寨季"。如果再次出現類似疫情期間的刺激性政策,例如發放現金支票或注入流動性,投資者可能會將資金投入尚未大幅漲的資產,從而推動山寨幣價格上升。### L1公鏈估值:現金流與未來潛力的平衡大多數L1代幣不太可能享有類似比特幣的"貨幣溢價"。盡管市值排名前十的某些資產可能沒有明確用途,但因其擁有強大的社區支持而被視爲價值存儲。然而,市場最終會將這些代幣視爲基於現金流倍數估值的資產,這種視角下,有些L1代幣被低估,有些被高估,還有一些估值合理。關鍵在於關注未來2至5年的發展。各個區塊鏈都有其區塊空間的消費者,例如ETH的L2和Solana的面向消費者應用程序。未來這些鏈的收入規模將如何變化?基於未來收入水平,當前資產的估值是否合理?這些問題將成爲判斷L1資產長期價值的重要依據。### 基礎設施與應用的未來發展目前尚未有任何殺手級應用從其所在鏈遷移並獨立構建完整技術棧的案例出現。如果應用選擇獨立構建技術棧,可能會帶來兩種結果:一是用戶流失,二是用戶體驗增強並實現更高利潤。然而,這一問題的答案仍未明確。L1基礎設施或許會出現類似雲計算領域的格局,應用可能在少數巨頭之間切換,而非自建鏈。當前階段,持有流動性資產的價值在於能夠靈活調整投資策略,一旦殺手級應用能完全替代底層基礎設施並獨立運作,持有L1資產的策略可能需要重新評估。總的來說,加密貨幣市場正處於關鍵的轉折點。機構資金的流入、代幣化股票的潛力、L1公鏈的估值重構以及基礎設施與應用之間的博弈,都將塑造這個行業的未來。投資者需要保持靈活,關注長期價值創造,同時準備好應對這個快速演變的市場帶來的挑戰和機遇。
VanEck專家解讀:機構資金流入加密市場的現狀與未來
機構資金流入與加密市場變革:VanEck投資經理展望未來
在加密貨幣市場經歷多輪起伏後,VanEck投資組合經理Pranav Kanade無疑是觀察機構資金流向的最佳視角之一。在最新深度對話中,他揭示了機構投資者正經歷的策略轉變、流動性代幣市場的結構性機會,以及對即將到來的代幣化股票浪潮的前瞻性思考,特別是在2022年市場調整後,機構如何重新審視其在加密領域的資本配置。
機構資金進入加密領域的真實情況
機構資金正在逐步進入加密領域,主要表現爲兩種形式:一是資本直接購買相關資產,二是通過資產代幣化建立鏈上產品供他人使用。
這兩類機構羣體有所不同,前者包括購買資產的投資者,後者則是專注於產品開發的機構。當前,全球資本的流動主要由家族辦公室、高淨值個人、捐贈基金、基金會、養老金和主權財富基金等掌控,這些資本持有者通常通過被動策略(如ETF)或主動策略(如專業管理者)進行投資決策。
這些資本池以各種方式涉足加密領域,但他們並沒有真正"到來"。家族辦公室可能較早進入,因爲他們看到了流動性方面的回報潛力。去年,許多機構開始購買比特幣ETF,這是一種簡單的接觸方式。另一種方式是通過風險投資,他們找到大型藍籌管理者進行分配。然而,目前仍有許多機構尚未涉足流動性資產或其代理領域,而這正是現在的優勢所在。
流動性代幣市場的機遇與挑戰
自2022年以來,約有600億美元資本流入種子前和種子輪階段的風險投資項目,許多創始人傾向於通過代幣形式實現退出,而非傳統的IPO路徑。從種子輪到IPO通常需要6至8年,而通過代幣發行僅需約18個月。對於某些業務模式而言,代幣形式的退出更具吸引力。
然而,這種趨勢也暴露出市場的流動性問題。許多通過代幣退出的項目在過去12至24個月內,代幣價格普遍下跌,原因是缺乏足夠的市場需求來支撐這些代幣的價值。在傳統金融市場中,風險投資支持的公司在IPO時有深度的公共股權市場作爲支撐,但流動性代幣市場尚未形成類似的生態。這使得部分資本池開始意識到其在風險投資領域的過度配置問題。
早期投資與二級市場流動性的權衡
在加密市場中,供需不平衡現象顯著,特別是在流動性方面。由於資本供應不足,而市場對代幣和項目的需求巨大,投資者需在衆多代幣中篩選出具有潛力的項目。現實是,99.9%的代幣都是垃圾,它們的價值遠低於市場價值。只有極少數有明確產品市場契合、能產生收入並回饋token持有人的項目才值得關注。
若未來除比特幣、以太坊和穩定幣之外的所有加密貨幣市值(目前約7500億美元)實現數倍增長,某些項目將直接受益於這一趨勢,其代幣可能吸引大部分價值流入。這類投資被認爲風險調整後具有較高回報潛力,同時保留了流動性優勢。投資者可以隨時調整策略,在享受類似風險投資回報的同時,保有退出的靈活性。
收入模式與現金流的重要性
加密行業目前面臨二元選擇,要麼成爲互聯網的附屬品,要麼需要專注於創造實際價值(如收入)。世界上大多數大型資本池,要麼想配置"價值存儲"資產,要麼關注"資本回報型"資產。
加密行業一直以來似乎在回避一個關鍵問題,即如何證明其資產的真正價值。這種回避部分是由於監管壓力,許多項目試圖避免被歸類爲證券,因此轉而採用"社區貨幣"或"價值存儲"等敘事。然而,如果加密行業希望吸引主流資本,就必須專注於產品市場契合度,並明確說明這些資產爲何具有價值。
代幣化股票:下一個萬億級市場機會
市場未來的演變可能有兩種主要方向。一種是通過代幣化股權的普及推動市場市值增長,例如傳統企業選擇以代幣形式而非股權形式退出市場。代幣化股權不僅具備傳統股權的屬性,還可以通過可編程功能實現更多用途,例如獎勵用戶或創作者。
另一種情況是現有資產價格漲,類似此前的"山寨季"。如果再次出現類似疫情期間的刺激性政策,例如發放現金支票或注入流動性,投資者可能會將資金投入尚未大幅漲的資產,從而推動山寨幣價格上升。
L1公鏈估值:現金流與未來潛力的平衡
大多數L1代幣不太可能享有類似比特幣的"貨幣溢價"。盡管市值排名前十的某些資產可能沒有明確用途,但因其擁有強大的社區支持而被視爲價值存儲。然而,市場最終會將這些代幣視爲基於現金流倍數估值的資產,這種視角下,有些L1代幣被低估,有些被高估,還有一些估值合理。
關鍵在於關注未來2至5年的發展。各個區塊鏈都有其區塊空間的消費者,例如ETH的L2和Solana的面向消費者應用程序。未來這些鏈的收入規模將如何變化?基於未來收入水平,當前資產的估值是否合理?這些問題將成爲判斷L1資產長期價值的重要依據。
基礎設施與應用的未來發展
目前尚未有任何殺手級應用從其所在鏈遷移並獨立構建完整技術棧的案例出現。如果應用選擇獨立構建技術棧,可能會帶來兩種結果:一是用戶流失,二是用戶體驗增強並實現更高利潤。然而,這一問題的答案仍未明確。
L1基礎設施或許會出現類似雲計算領域的格局,應用可能在少數巨頭之間切換,而非自建鏈。當前階段,持有流動性資產的價值在於能夠靈活調整投資策略,一旦殺手級應用能完全替代底層基礎設施並獨立運作,持有L1資產的策略可能需要重新評估。
總的來說,加密貨幣市場正處於關鍵的轉折點。機構資金的流入、代幣化股票的潛力、L1公鏈的估值重構以及基礎設施與應用之間的博弈,都將塑造這個行業的未來。投資者需要保持靈活,關注長期價值創造,同時準備好應對這個快速演變的市場帶來的挑戰和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