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攢成長值,抽華爲Mate三折疊!廣場第 1️⃣ 2️⃣ 期夏季成長值抽獎大狂歡開啓!
總獎池超 $10,000+,華爲Mate三折疊手機、F1紅牛賽車模型、Gate限量週邊、熱門代幣等你來抽!
立即抽獎 👉 https://www.gate.com/activities/pointprize?now_period=12
如何快速賺成長值?
1️⃣ 進入【廣場】,點擊頭像旁標識進入【社區中心】
2️⃣ 完成發帖、評論、點讚、發言等日常任務,成長值拿不停
100%有獎,抽到賺到,大獎等你抱走,趕緊試試手氣!
截止於 8月9日 24:00 (UTC+8)
詳情: 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384
#成长值抽奖12期开启#
#稳定币监管与发展# 回顧這些年的穩定幣發展歷程,真是感慨萬千。從最初的 USDT 橫空出世,到各種創新模式層出不窮,再到如今監管趨嚴、市場降溫,可謂跌宕起伏。香港作爲全球金融中心之一,在穩定幣領域的態度變化尤爲值得關注。
最近聽說香港可能將首批穩定幣牌照範圍縮小到 3-4 家,這讓我想起了 2019 年 Libra 項目引發的監管風波。當時各國政府對私人發行的全球性穩定幣高度警惕,最終導致 Libra 夭折。如今香港謹慎行事,或許正是吸取了那次教訓。
不過,中資金融機構對香港合規穩定幣業務的興趣依然濃厚,這倒是個積極信號。回想 2020 年 USDC 快速崛起時,我就預感到傳統金融機構終將在穩定幣領域扮演重要角色。如今看來,這個趨勢正在逐步顯現。
另一個引人深思的話題是公鏈建設。有觀點認爲國家級主幹公鏈應由央國企主導,而行業級公鏈則開放市場競爭。這讓我想起了互聯網發展初期的"金橋工程"。歷史總是相似的,新技術的發展往往需要政府和市場力量的平衡。
縱觀穩定幣的發展歷程,從野蠻生長到逐步規範,再到如今與傳統金融深度融合,恰如區塊鏈技術本身的成熟過程。未來,穩定幣很可能成爲連接傳統金融與加密世界的關鍵紐帶。但與此同時,如何在創新與監管之間找到平衡點,仍將是一個長期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