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擬入州政府儲備 美國加密貨幣立法邁出裏程碑一步

robot
摘要生成中

比特幣作爲州級戰略儲備:創新與挑戰並存

在加密貨幣與傳統金融的交匯點上,一項新的立法提案正引發廣泛討論。這份名爲《2025年比特幣戰略儲備法案》的草案旨在將比特幣納入美國各州的財政體系,作爲一種戰略儲備工具。這不僅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嘗試,也是在全球經濟日益不確定的背景下,爲對抗通貨膨脹和增強金融韌性而邁出的大膽一步。

美國州政府的新"黃金"?《2025 年比特幣戰略儲備草案》的前瞻性構想

比特幣:州政府的新型儲備資產?

該法案的核心目標是授權州財政官員將比特幣納入財政儲備,以抵御通脹導致的資產貶值。回顧美國歷史,曾有多次重大戰略性採購,如曼哈頓收購、路易斯安那購地案、19世紀對加利福尼亞和阿拉斯加的購買,這些交易都爲美國帶來了巨大回報。

比特幣作爲一種前瞻性戰略資產,具有類似於歷史上那些重要資源的稀缺性和長期增值潛力。通過購入比特幣並納入州財政儲備,美國可能延續這種歷史上取得巨大成就的成功經驗,將其金融主導地位擴展到數字經濟的新時代。

法案指出,通貨膨脹已嚴重侵蝕了州財政與退休基金的購買力,影響了居民的經濟福祉。雖然州政府無法控制聯邦的貨幣供應和宏觀經濟政策,但他們有責任保護州的財務健康。因此,比特幣作爲一種抗通脹資產,被提上了議事日程。

立法意圖:提升財政彈性與創新

草案允許將比特幣和其他數字資產納入州財政的投資組合,作爲應對通脹和經濟不確定性的手段。立法的核心目標包括:

  • 保護州財政的購買力,防止資產因通脹而貶值。
  • 通過靈活的投資政策,迅速應對市場變化,提升收益。
  • 確保投資策略符合增強州經濟安全與財務韌性的目標。

法案特別強調了靈活性。在全球經濟愈加復雜且瞬息萬變的背景下,傳統的投資模式往往顯得過於僵化,而比特幣等數字資產的引入則爲投資組合提供了更多樣的選擇,使州政府能更好地應對市場風險。

數字資產的安全托管措施

草案對數字資產的持有和管理提出了嚴格的安全要求。比特幣的托管方式包括三種:州財政直接持有、通過合格的保管人代爲持有,或通過註冊的交易所交易產品(ETP)持有。

爲確保數字資產的安全,草案提出了"安全托管解決方案",包括以下措施:

  • 私鑰專有控制:加密私鑰必須由政府實體掌握,僅能在端到端加密的環境中訪問。
  • 地理分散的數據中心:私鑰的硬件設備必須保存在至少兩個地理位置分散的安全數據中心中。
  • 多方治理結構:每筆交易的授權必須通過多方治理結構,確保嚴格審批和記錄。
  • 災難恢復機制:托管服務提供商必須具備完善的災難恢復機制。
  • 定期代碼審計:托管解決方案必須接受審計公司定期的代碼審計和滲透測試。

比特幣稅收:公共服務的新資金來源

法案涉及用比特幣支付稅費的方案。具體流程如下:

  • 納稅人可以使用比特幣支付稅費,這些比特幣將首先進入州的一般基金帳戶。
  • 州一般基金將以等值的美元金額補償到指定的數字資產帳戶中,以確保財務平衡。
  • 通過區塊鏈技術,比特幣的收支流程做到公開透明,減少腐敗和資金濫用的風險。

此外,草案還允許州退休基金投資註冊的數字資產交易所產品,進一步豐富了投資渠道。

風險控制措施

爲應對比特幣波動較大的風險,草案中提出了一些風險控制措施:

  • 投資上限:州財政對比特幣的投資比例不得超過相關基金總額的10%。
  • 資產借貸:州財政可以通過借貸比特幣來獲取額外收益,但必須遵循州財政官員制定的規則。
  • 多元化投資策略:鼓勵州政府在引入比特幣的同時,繼續投資其他傳統金融資產。

結語

《2025年比特幣戰略儲備法案》試圖通過將比特幣這一新興數字資產納入州財政體系,提升公共資金的韌性和靈活性。立法的背後,既有推動金融現代化的迫切需求,也有對新興風險的謹慎防範。這一實驗能否成功,爲未來政府的投資和金融創新提供一個新範式,讓我們拭目以待。

BTC1.92%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5
  • 分享
留言
0/400
LiquidationKingvip
· 07-31 21:59
被套牢就是机会
回復0
熊市种菜人vip
· 07-31 20:12
梭哈必赚的机会
回復0
反向指标先生vip
· 07-29 02:02
牛市在向我们招手
回復0
Sunday Degenvip
· 07-29 02:01
btc就是未来钱
回復0
分叉小王子vip
· 07-29 01:57
大胆的尝试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