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用Gate品牌蓝,描绘你的无限可能!
📅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11日 — 8月20日
🎯 活动玩法
1. 在 Gate广场 发布原创内容(图片 / 视频 / 手绘 / 数字创作等),需包含 Gate品牌蓝 或 Gate Logo 元素。
2. 帖子标题或正文必须包含标签: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3. 内容中需附上一句对Gate的祝福或寄语(例如:“祝Gate交易所越办越好,蓝色永恒!”)。
4. 内容需为原创且符合社区规范,禁止抄袭或搬运。
🎁 奖励设置
一等奖(1名):Gate × Redbull 联名赛车拼装套装
二等奖(3名):Gate品牌卫衣
三等奖(5名):Gate品牌足球
备注:若无法邮寄,将统一替换为合约体验券:一等奖 $200、二等奖 $100、三等奖 $50。
🏆 评选规则
官方将综合以下维度评分:
创意表现(40%):主题契合度、创意独特性
内容质量(30%):画面精美度、叙述完整性
社区互动度(30%):点赞、评论及转发等数据
创作者代币引争议 公链巨头激辩价值本质
创作者代币引发公链巨头论战,Zora 代币暴涨背后的争议
加密社区最近因一场围绕"创作者代币"的激烈讨论而沸腾。两大公链的创始人罕见地亲自下场,就某社交网络平台和某代币发行平台展开了正面交锋。
这场争论的导火索来自一位研究员对某社交网络平台的公开质疑。该平台在某生态链上运营,通过将用户资料和帖子代币化,旨在帮助创作者从内容中直接获利。
然而,这位研究员认为,该平台只是换汤不换药。他直言,绝大多数在自动做市商上发行、流动性极低、价格曲线呈指数型的代币,本质上仍是"翻新的垃圾币"。他还以另一个代币发行平台为例,指出其上发行的ERC20代币结果往往是归零,而非仅仅跑输市场。
面对这番尖锐批评,某生态链创始人迅速开展反驳。他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我认为你的观点有误。内容是有价值的,创作者是有价值的。"他进一步强调,将两个平台上发行的资产等同视之本身就是一种逻辑谬误,因为并非所有代币都一样,基本面才是关键。
这一言论很快引发了另一位公链创始人的回应。他讽刺地问道:"这些代币真的能获得创作者未来现金流的权益吗?"
随后,两位创始人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
第一位创始人坚持认为内容本身具有基本价值,就像一幅画即使没人为门票买单也依然有价值。他还表示,平台上的代币虽然种类繁多,但都是一个重复、无限的博弈游戏,参与者的行为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作。
第二位创始人则质疑这种观点,认为如果创作者抛售代币对散户来说是好事,那么是否意味着散户可以低于内容的基本价值买入?他最后讽刺道:"那你去说服持币者,让某交易所用利润去扫货那些接近归零的代币吧,因为它们'低于内容的基本价值'。"
有趣的是,第二位创始人过去一直大力推广自己生态内的meme币,但在这次辩论中为了增强说服力,他补充道:"我多年来一直认为,meme币和NFT就是数字垃圾,没有内在价值。就像手机游戏里的开箱道具,尽管人们每年在这上面花费高达1500亿美元。"
与此同时,处于争论焦点的社交网络平台代币在过去一个月内飙升了883%。这波涨势既受到某应用集成内容代币化功能的推动,也得益于某交易所上线永续合约的助力。
然而,链上数据却给出了另一种解读。据分析,该代币在某交易所的24小时合约交易额高达13.54亿美元,是现货成交额的16.4倍。有分析师指出,尽管该代币似乎走出了独立行情,但链上近期甚至看不到单笔50万美元以上的交易记录,疑似是中心化交易所内的资金在操控市场。
这场激烈交锋不仅揭示了加密世界对"创作者代币"本质的深刻分歧,更反映出不同公链阵营间复杂的竞争关系与理念冲突。这场争论可能没有赢家,但它体现了加密世界对价值定义的持续探讨,在理想与现实、信仰与质疑之间不断博弈。